票房黑手伸向《哪吒 2》,该如何 “自救”?

阅读:196 2025-02-14 11:50:41

2025年的春节档,电影市场高潮迭起,其中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(简称《哪吒2》)宛如一颗横空出世的重磅炸弹,在票房领域炸出了惊人的水花。截至2月13日晨,影片票房一路飙升至95亿元,毫无悬念地稳坐中国影史票房冠军的宝座,甚至跻身全球票房TOP22,堪称国漫崛起的耀眼丰碑,让无数观众为之欢呼,让业界看到了国漫蓬勃的发展潜力。 

但就在《哪吒2》一路高歌猛进,向着“百亿票房”的辉煌里程碑全力冲刺时,意想不到的波澜却悄然涌起。一场关于“偷票房”的争议逐渐发酵,引发了观众、影院、片方以及行业内外各方的密切关注与激烈讨论。

事件回顾

2 月 9 日,青海一位观众在社交平台晒出手写电影票,上面仅有影厅、座位等基本信息,既无关键的二维码,也未标明影片名称。这一异常情况瞬间引发网友热议,大家纷纷将矛头指向影院偷票房行为。因为手写票意味着票房未录入国家专资系统,影院可私吞全部票款。随后,多地网友纷纷响应,河南、安徽等地不仅出现类似的手写票情况,甚至还有影院临时撤档《哪吒 2》,让“偷票房”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。

随着事件持续发酵,《哪吒 2》因偷票房停掉 300 家影院密钥,损失几千万” 的消息登上热搜。其实,偷票房并非新鲜事,手写票、虚假票、双系统操作等手段早已屡见不鲜,此前《长津湖之水门桥》等影片也曾深受其扰。此次《哪吒2》片方与春节档其他五部影片联合发布的抵制声明,更是提前预警了这一行业顽疾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行业“乱象”令人深思

著作权保护,对于整个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而言,犹如基石之于高楼,至关重要。如果创作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,谁还愿意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创作优秀作品?长此以往,文化市场将变得荒芜,我们能欣赏到的优质电影、电视剧、书籍等文化产品也会越来越少。就拿《哪吒 2》来说,这部电影从筹备到上映,背后是无数动画人夜以继日的努力,如果因为盗版、偷票房而让他们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,这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无疑是沉重一击。

 

为了应对盗版偷票房这类顽疾,行业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技术层面,国家专资办系统强制要求影院使用机打票,以便实时监控票房数据;观众若发现异常票,可向 “电影票房监督” 公众号举报,片方会进行实地核查;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也会定期通报违规影院,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。

总结

从影视行业延伸到整个文化领域,盗版、侵权等现象时有发生。在这个创意驱动的时代,每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都历经无数艰难,它们是创作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,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。若著作权得不到有力保护,创作者的权益如同无根之萍,随时可能被践踏。

相关文章
{{ v.title }}
{{ v.description||(cleanHtml(v.content)).substr(0,100)+'···' }}
你可能感兴趣
推荐阅读 更多>
推荐商标

{{ v.name }}

{{ v.cls }}类

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